首页 服饰正文

15位政协委员联名建议重启内陆核电

wangchaowh 服饰 2023-03-13 13:54:27 5 0

15位政协委员联名建议重启内陆核电

15位政协委员联名建议重启内陆核电

联合提案由中广核董事长杨长利牵头,内陆核电迄今已冻结逾十年

文 | 韩舒淋

编辑 | 马克

全球核电复兴和能源危机的形势下,启动内陆核电的议题再次在两会期间提出。

3月4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会员、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联合其他14位全国政协委员向大会提交《关于加大核电发展力度、拓展内陆地区建设、推广核能供暖的提案》。

杨长利表示,目前中国核电发展空间尚不平衡,全部集中在沿海区域。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的新形势下,拓展核能应用的空间布局具备必要性和可行性。

这是内陆核电议题再次在两会期间引起关注。

中国目前是全球核电在运机组装机容量第三、在建机组装机容量之一的核电大国。

中国核电分布示意图(截止2022年12月22日) 资料来源: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22年底,中国核电装机达到55台,总装机5699.3万千瓦。而这55台投运的商业核电机组,全部位于沿海,北至辽宁红沿河,南至海南昌江,沿海省份中除了河北,都已有建成的核电站。

中国的内陆核电至今尚未开闸。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中国随即暂停了新的核电项目审批,其中就包括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江西彭泽三个内陆核电项目,并对在建在运核电项目开展安全检查。

2012年10月,中国 *** 在提出按全球更高安全标准的要求下有限度恢复了核电项目建设,但明确提出在“十二五”时期不安排内陆核电项目。

自此10年过去,内陆核电在中国从未破局,并且伴随着各种争议。在过去10年里,几乎每年两会期间都会有核电业界的代表委员提出在内陆建设核电的提案议案,期间也一度有颇为激烈的质疑和反对声音。而今年两会,这一议题再次引起关注,背后有着与此前不同的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的综合考量。

杨长利表示,目前中国能源发展面临区域性供需矛盾。华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禀赋不足,碳减排压力大,电力供需矛盾突出,需要核电保障供应安全,缓解煤炭和电力的远距离输运矛盾,促进能源结构转型。西北地区是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的重点地区,西南地区高度依赖水电,电力系统的波动性大,需要核电作为基础支撑,提升电网可靠性和经济运行水平,保障极端情况下的电力稳定供应。

随着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比例不断提高,新能源的波动性对电力系统安全带来的挑战正逐渐引起重视。在2020年冬天,地处内陆、缺乏煤炭资源、水电新能源装机比例较高的湖南省率先出现缺电现象,引发广泛关注。当时江西、湖北亦有类似问题。2021年,煤荒导致了全国多个省份电力供应短缺。2022年,长江上游来水不足叠加异常高温天气,以四川为典型的多个长江流域省份再次出现缺电。

率先布局内陆核电的湖南、湖北、江西三省都位于华中地区,本地没有三北地区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又在煤炭运输的末端,能源供应形势一直偏紧,2017年就开始出现用电紧张局面,也因此较早启动了建设核电的前期工作。

据核能行业协会2021年发布的《中国内陆地区核电发展问题研究》中披露的信息,上述3个核电项目均已完成项目审批与核准所需的工作,包括核安全局进行的选址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厂址安全评价、应急方案等,并完成“四通一平”、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部分长周期关键设备采购等,累计已投入超过 120 亿元。

“十三五”期间,中国核电政策摇摆不定,一度三年未有新的核电机组获批,至2019年才恢复审批。在整个行业遇冷的背景下,内陆更无可能开闸。但在近两年电荒频发之后,电源投资提速,2022年中国分两次共核准了5个项目、10台机组,是2008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全球来看,在能源危机下,多个国家改变了限制核电发展的政策。全球核能回暖的趋势下,内陆核电能否破冰,重新引起业界讨论。

10年难破冰背后,是围绕内陆核电不断的争议。

质疑的声音认为,内陆核电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事故情况下废水、废气难以处理,且中国人口密度较高,难以场外应急,一旦发生事故影响难以估量。此外,也有关于废热、用水、洪灾导致事故等问题的担忧。

2015年10月和2016年两会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水电的研究员曾两次撰文质疑内陆核电,以及在长江流域建设内陆核电的必要性,提出了10个问题,包括安全理念、监管法规、设计标准、安全标准、设备可靠性、水资源安全、应急计划、核废物处置等。

2016年3月,核电业界专家通过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专题报告,对上述10个问题予以解答。

事实上,中国的核电全部位于沿海、没有内陆核电的现状并不是全球核电的主流。全球核电装机更高的美国,98台核电机组有84台分布在内陆,其中密西西比河流域有32台核电机组。全球核电装机第二高的法国,58台核电机组中有40台位于内陆,其中法国之一大河流罗纳河沿岸建设有14台机组。全球来看,64%的核电机组位于内陆,其中绝大多数是二代核电技术,平均运行年限超过30年,最长3台机组运行54年。

核电建设规划除了满足安全要求,还要考虑当地电力需求。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电力需求更高,核电作为基荷电源,发电出力稳定,因此过去核电选址集中在沿海地区。

对于安全担忧,杨长利表示,全世界核电在内陆和沿海采用相同的安全标准,中国高度关注核安全问题,采用的‘华龙一号’等自主三代技术是全球更先进、成熟和安全的技术,满足内陆建设核电要求。

杨长利进一步介绍,中国规划的内陆核电厂址具有足够抗震裕量、抵御洪水和干旱的能力。“近年来,针对主要关注的水资源保障、低放废液排放、严重事故对流域影响、应急预案可行性等问题,核电界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论证,结论表明在内陆建设核电技术上完全可行。”

核能行业协会在《中国内陆核电地区发展问题研究》(下称《研究》)中总结,在长江流域选址建设核电站,主要应考虑:洪水、溃坝、泥石流、堰塞湖等外部事件,对核电厂安全的影响;气象条件及人类活动导致河流流量、水文、堤岸等条件的变化,对核电厂安全运行的影响;核电厂液态流出物排放对下游饮水安全、地面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累积效应的影响;一旦发生核事故所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影响。

该《研究》结合桃花江、咸宁、彭泽三个内陆厂址对几个关键的问题给出了分析:洪水问题,三个内陆核电厂址都属于“干厂址”,所有安全物项都在设计基准水位以上;干旱问题,并不对核电厂构成冲击性威胁,核电厂可以选择水资源需求量小的二次循环冷却方式,或预选设置备用水源;取水问题,内陆核电采用二次循环冷却的用水模式,每日补水量为冷却用水的蒸发量,三个厂址满功率运行时全年平均用水量不超过取水河道/水库总水量的1%;应急问题,中国三个内陆厂址周围人口密度均值为354人/平方公里,低于沿海的664人/平方公里,有丰富的沿海核电应急预案可资参考。

结合供需形势,《研究》认为,如果排除华中电网运行安全因素,优先采用特高压从外部输入电力,华中地区“十四五”电力缺口,可以发挥蒙华铁路作用,通过新建燃煤火电机组解决。但2025年以后的电力增长需求,必须有新的电力来源。而内陆核电与沿海核电安全目标相同,如果能接受沿海核电的安全性,就没有理由排除符合要求的内陆厂址发展核电的机会。

除开内陆核电,杨长利还在提案中建议加大核电整体的发展力度,未来10年保持每年核准10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发展力度,将核电作为“稳定电源”,与新能源形成互补,发挥基础支撑作用;推广核能在清洁供暖、海水淡化、制氢等领域应用。

杨长利在2020年1月由中核集团调任中广核出任总经理,后在2020年7月出任中广核党委书记、董事长。2023年1月17日,杨长利当选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